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民政新闻>详细内容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苟保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5年5月上刊 发布时间:2025-05-19 10:18:4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节点,中央组织部编写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概论》深刻阐述党的建设根本原则、科学布局和重点任务,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局性、政策性,必须把坚持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铸魂明方向  铸牢对党忠诚思想根基

一是锤炼党性铸忠诚。坚持把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引领民政事业发展的“根”和“魂”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锤炼党性,自觉对标对表谋划民政事业发展、优化完善各项政策,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民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持续加强各级民政部门机关政治建设,把对党忠诚教育、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融入日常,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牢记党的宗旨、服从党的领导、忠诚党的事业,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深学理论固根本。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党组领学“头雁领航”、支部深学“强基固本”、党员践学“知行合一”三级联动学习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聚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业务,创新开展“理论+案例”专题研讨,引导党员干部从新思想中探寻规律、明晰方向、增长智慧。深化“学用贯通”成果转化机制,将理论学习成效深度融入养老服务、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儿童福利、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等民生实践,以思想统一促进行动统一,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甘肃民政领域落地生根。  

三是践行宗旨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紧扣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班子成员领题调研、业务处室攻坚破题、下沉基层一线解题”调研机制,推动政策创制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强化成果转化,将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特殊儿童群体关爱、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等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切实把群众期盼转化为惠民实效。

夯基赋能聚活力  增强改革发展能力本领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化“党建引领、民政为民”机关党建品牌建设,创新民政特色支部工作法,努力提升甘肃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在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等工作中将党的领导和社会组织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组织章程,持续开展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不断增强党在社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使用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的优秀干部,锻造堪当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民政干部队伍。坚持重培养、重担当,采取理论研讨、学习交流、岗位练兵、挂职锻炼等方式,大力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四能型”民政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推动甘肃民政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尽职尽责、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争做改革发展的实干家。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加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力度,落实“以考代评”评价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民政事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民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机构就业,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孤残儿童护理、残障康复、殡葬服务等领域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改革创新谋发展  更好围绕中心履职尽责

一是深刻把握新征程民政工作职能定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使命。要准确把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职能定位,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基础上,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完善政策制度,逐步扩大服务保障范围,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完善民政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二是深刻把握完善“四个体系”改革思路。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民政领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为方向,科学谋划和推进。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为根本,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进一步制订、修订符合省情实际的政策制度体系。聚焦便捷服务传递,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逐步优化服务内容,完善群众可感可及的服务保障体系。聚焦殡葬、养老、慈善、社会组织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全覆盖、全链条、穿透式的监督管理体系。聚焦稳妥培育参与主体,拓宽参与领域,丰富参与渠道,完善社会参与体系。

三是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重大任务。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是对新征程民政部门工作重心的高度概括,也是民政部门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服务中心大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实施养老服务扩面提档行动,接续实施为民实事,完善事业产业政策机制,形成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社会救助精准兜底行动,探索“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结对关爱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关爱服务,加强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深入推进殡葬婚姻领域改革,突出殡葬公益属性,倡导文明新风。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正风肃纪严导向  涵养廉洁从政良好生态

一是持续拧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与派驻纪检监察组协调会商机制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健全完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惩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民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安全防线。

二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质增效。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以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纵深推进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的“三抓三促”行动,精文简会,节俭办事,推动甘肃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三是持续纠治群众关切堵点痛点。持续巩固和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全省民政系统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党课宣讲,教育警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各项工作全流程依法依规办理。聚焦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慈善组织等重点领域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