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庆阳地名——红色印记·太昌
太昌坐落于宁县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董志塬南部。宋代称永昌镇,取“长久繁荣昌盛之意”。金代改称“大昌”。自清代中期至民国中期,定名为太昌镇并沿用至今。这里更是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的创建地,革命传统深厚。
过去太昌是长武至庆阳公路的一个大镇,是陕西通往庆阳的第一个门户,是董志塬边一个文化商贸比较发达的古镇。这里气候适宜,物产丰饶,民风淳朴。相传某年大灾,一陕西乞丐沿途乞讨至此,太昌百姓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施以食物,十分慷慨。乞丐深受感动,不禁慨叹:“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此语道尽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赞誉,遂成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太昌不仅有这样流传至今的俗语,也孕育出了庆阳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王孝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庆阳革命斗争的序幕。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折,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组织委员王孝锡以西北特派员身份,到陕甘交界的宁县、长武、旬邑、彬县(今彬州市)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秋,王孝锡同先后回到太昌的宁县籍共产党员王晓时、王之经、任鼎昌,在太昌镇秘密建立了中共邠宁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农村基层组织。 中共邠宁支部成立不久,王孝锡又组建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下辖宁县、泾河川、长武3个支部。王孝锡以“读书社”的名义,利用集日将和盛、焦村、新庄等地的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在王孝锡的带领下,邠宁支部组织群众和太昌小学学生,掀起“打倒烂脏校长杨蕃昌”和驱逐国民党贪污县长索呈祥等革命活动,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惊恐不安。1928年12月30日,王孝锡被杀害于兰州,年仅25岁。
王孝锡牺牲后,中共邠宁支部和太昌临时区委遭到破坏。但中共邠宁支部的成立及革命活动,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提供了经验。
如今的太昌镇,红色血脉与黄土文化交融共生。修缮一新的中共邠宁支部旧址,青砖黛瓦间依稀可辨当年秘密集会的痕迹,门前古槐已亭亭如盖,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的沧桑巨变。
这片承载着光荣传统的土地,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当代肌理。太昌人民数百年用汗水建成的文化古迹,虽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十年浩劫中荡然无存,但那些古老的传说,不杇的文化,珍贵的记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热闹的古庙会,传统的秦腔艺术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使古人留恋,令后人神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