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庆阳地名——红色印记·曲子
环县曲子镇素有"小江南"美誉,其名源于一段仙韵传说:在曲子西南台地曾有块琵琶状碧玉,每逢夜幕便有仙乐缭绕,庇佑当地风调雨顺。某夜一少年窥见西天仙子反抱琵琶凌空奏乐,次日告知乡邻却致仙踪隐没。仙子沿仙城(山城)、灵武西去敦煌,唯留琵琶石见证传奇。后人感念仙乐福泽,遂以"曲子"命名此地。
曲子作为环县、庆城、华池三县交界的咽喉要地,是“环县南大门”,也是中央红军在陇东建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因1936年红军西征首战在此打响而载入史册,成为陇东革命老解放区“老三县”之一。
1936年5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发布西征战役命令,组成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率军西征。6月1日,红一军团二师在杨得志、萧华指挥下,对冶成章(“野骡子”)部防御严密的曲子镇发起强攻。面对拼死抵抗,红军三度强攻突破防线。左权、聂荣臻亲临督战,经7小时鏖战,全歼守敌,国民党环县县长郑执中潜逃,缴获军械200余件,开创西征战役首捷。
此战意义深远,曲子成为西征解放的首个县城,随后建立陇东首个县级红色政权——曲子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消息震动国民党军,南线敌军退阜城,北线遁宁夏,为后续作战打开通道。历时两月的西征战役由此展开,红军相继解放环县、豫旺、盐池等地,开辟纵横400余里的陕甘宁新苏区。
红军边解放边建政,完成陕甘宁省建置,同时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三大主力会师奠定基础。这场战役以“野骡子”的降服为标志,彻底打破国民党在陇东的统治,让革命火种在陕甘宁边区燎原。
为铭记这段光辉历史,2024年9月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大会前夕建成曲子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在原曲环工委等机构窑洞旧址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扩建。馆内共有29孔窑洞,有两个基本陈列:一是革命斗争史展室,以近200件展品,全面展示了曲子这片红色热土上,在党的领导下,曲子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革命史实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二是领导人及所属机构陈列,再现曲环工委、曲子县、陕甘宁省和庆环分区领导人及所属机构当时的一些工作、生活场景。
曲子革命纪念馆窑洞
纪念馆陈列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