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县——精准衔接帮扶政策 织密低收入群体保障网
为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合水县积极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摸排、动态监测等举措,精准识别帮扶对象、高效配置救助资源,让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困难群众,全力织密全域覆盖的民生保障网络。
一、 完善机制、精准界定,筑牢政策衔接“基础桩”
(一)制度先行,明晰路径。立足县情实际,根据市《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合水县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试点工作提供清晰、可操作的制度蓝本,确保方向不偏、靶心不移。
(二)专班推进,协同发力。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医保局、教科局等多部门参与的县级工作专班,形成了“县上指导、乡镇负责、村组联动”工作格局,建立了高效协同机制,破除了部门壁垒。
(三)强化培训,统一认识。5月7日组织召开全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推进会,对政策核心要义、操作细则进行深度解读。推进会后召开培训会,对摸排认定、信息录入、动态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培训,统一各乡镇低收入办理窗口,对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户、支出型困难家庭等多项救助政策一并讲解,确保基层干部政策通、业务精、执行准。
二、 创新摸排、高效认定,构建全域覆盖“排查网”
(一)“一表双查”,集成高效。改变以往社会救助与防返贫监测“两条线、两张皮”的摸排模式,推行“一张表格、一次摸排” 机制。村(社区)与乡镇协同发力,一次性采集信息,同步满足社会救助对象识别与防止返贫监测需求,实现两项核心工作的有机融合与效能倍增。
(二)“双轮驱动”,覆盖无遗。依托“线上数据比对+线下网格走访”模式,构建全域覆盖排查网络,有效提升防返贫监测对象和低收入人口的认定精准度。线上高效运用大数据筛查预警,线下发挥村干部、网格员等“铁脚板”力量,重点对低收入人口、近两年来申请低保未通过的人员、有高校生家庭等重点群体,开展走访摸排,动态掌握其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确保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上报业务部门,确保低收入人口“应纳尽纳、应救尽救”。
(三)对象精准,动态标识。科学界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精准分流,纳入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等相应类别。对暂不符合前述标准但生活仍有困难者,设立“其他困难人员”类别进行管理。对所有监测对象加注清晰标识,在低收入人口摸排台卡中具体到人,根据入户核查确认表为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标识就业帮扶、产业帮扶、住房救助、医疗救助、饮水帮扶、教育救助等相关政策,实现帮扶对象数据库的精准对接与动态分类管理。目前,全县已完成141468人的常住人口摸排工作,认定低收入人口7071户19020人,其中新增认定低收入人口831户2547人(低保对象38户97人、低保边缘家庭665户2254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46户185人、其他困难人员5户11人)。
三、 动态监测、精准滴灌,实现救助资源“高效配”
(一)动态管理,常态帮扶。将认定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常态化帮扶监测范围,实现群众只跑腿一次、镇村干部只入户核实一次。对需帮扶困难群众分类实施救助帮扶,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处置”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数据赋能,精准推送。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建立部门间低收入人口信息高效、安全共享机制。精准向教育、医保、农业农村、人社部门推送需帮扶对象信息3357人。为相关部门“按需施救、精准施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有力促进了救助资源与群众需求的“靶向对接”。
(三)成效初显,兜底有力。坚持问题共商,精准化解分类施策,将各种低收入群体帮扶政策向各类低收入对象延伸,瞄准需求、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各部门已对3080人次的低收入人口实施了有效的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产业扶持、就业帮扶等分类救助措施,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